|
|
我国苦草属(Vallisneria L.)植物的生态学研究 |
熊秉红, 李伟 |
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水生植物生物学实验室, 武汉 430074 |
|
ECOLOGICAL STUDIES ON VALLISNERIA L.IN CHINA |
Xiong Binghong, Li Wei |
Laboratory of Aquatic Plant Biology, Wuhan Institute of Botany,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Wuhan 430074 |
[1] |
甘娟, 葛继稳, 刘奕伶, 王自业, 吴先, 丁少华. 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10年(2000-2010年)质量变化[J]. 植物科学学报, 2015, 33(6): 766-774. |
[2] |
董雪, 高永, 虞毅, 杨永华, 包金刚, 孙彦楠, 扎其其格. 平茬措施对天然沙冬青生理特性的影响[J]. 植物科学学报, 2015, 33(3): 388-395. |
[3] |
崔佰慧, 杨春雷, 杨锦鹏, 刘毅, 陈防. 不同叶位整形模式对白肋烟生长及烟叶多酚物质含量的影响[J]. 植物科学学报, 2015, 33(2): 226-236. |
[4] |
班剑娇, 冯佳, 谢树莲. 山西地区高脂微藻的分离筛选[J]. 植物科学学报, 2013, 31(4): 415-421. |
[5] |
丁乐乐, 程浩, 刘增富, 任文伟. 环境增温对稻麦轮作生态系统中作物产量的影响[J]. 植物科学学报, 2013, 31(1): 49-56. |
[6] |
杨秀云, 郭平毅, 韩有志, 宁鹏, 武小钢. 采伐干扰对林下草本根系生物量与土壤环境异质性关系的影响[J]. 植物科学学报, 2012, 30(6): 545-551. |
[7] |
靳同霞, 董文静, 郭萌, 代克岩, 杨程, 徐婷婷, 马剑敏. 富营养废水中碳氮磷浓度对布朗葡萄藻总脂和总烃的影响[J]. 植物科学学报, 2012, (3): 293-298. |
[8] |
王海霞;刘文哲. 增强UV-B辐射对喜树幼苗生物量和两种生物碱含量的影响[J]. 植物科学学报, 2011, 29(6): 712-717. |
[9] |
林伟;李俊生;郑博福;郭建明;胡理乐. 井冈山自然保护区12种常见灌木生物量的估测模型[J]. 植物科学学报, 2010, 28(6): 725-729. |
[10] |
洪岚;刘梦佼;沈浩;叶万辉. 两种生境中薇甘菊种群的生物量生殖分配[J]. 植物科学学报, 2010, 28(5): 598-605. |
[11] |
舒枭;杨志玲;杨旭;段红平;于华会;刘若楠. 不同种源厚朴苗期性状变异及主成分分析[J]. 植物科学学报, 2010, 28(5): 623-630. |
[12] |
穆宏平;叶万辉;陈贻竹;朱建玲;曹洪麟. 不同磷营养水平对朱砂根和山血丹光合作用及生长的影响[J]. 植物科学学报, 2008, 26(5): 514-519. |
[13] |
马广礼;雷耘;汪正祥;尤冬梅. 鄂西七姊妹山泥炭藓沼泽植物多样性[J]. 植物科学学报, 2008, 26(5): 482-488. |
[14] |
许李林;徐文彬;孙庆业;周忠泽;沈军;赵秀侠. 升金湖植物区系及其群落演变[J]. 植物科学学报, 2008, 26(3): 264-270. |
[15] |
王辉;蔡志全;蔡传涛;张硕新. 不同光照和营养条件下两种不同寿命热带先锋种的对比研究[J]. 植物科学学报, 2008, 26(2): 134-141. 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