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级检索+
李夜光, 胡鸿钧, 张良军, 陈志祥. 以CO2为碳源工业化生产螺旋藻工艺技术的研究[J]. 植物科学学报, 1996, 14(4): 349-356.
引用本文: 李夜光, 胡鸿钧, 张良军, 陈志祥. 以CO2为碳源工业化生产螺旋藻工艺技术的研究[J]. 植物科学学报, 1996, 14(4): 349-356.

以CO2为碳源工业化生产螺旋藻工艺技术的研究

  • 摘要: 以CO2为碳源工业化生产螺旋藻的优点是: 向培养液中添加CO2的同时, 实现了对pH值和碳源的调控, 碳源利用率高, 生产成本低。以CO2吸收速率、CO2吸收率、CO2利用率为指标, 对"气泡法"、"气罩法"添加CO2的优缺点进行了综合分析和定量研究。"气罩法"CO2吸收速率是43.53mmol/(m2·min), CO2吸收率是85%, 为满足10g/(m2·d)产量对碳源的需要, 气罩面积与培养池面积的比值是1.5%(每天充气10h.使用孔径为40~50μm的微孔塑料管, 并用"气泡法"添加CO2, CO2吸收率是67.5%, 应用于大规模生产, CO2利用率是65.3%.由于气罩制造材料和内壁密集水珠的遮光作用, 设置气罩后几乎损失了相同大小的培养面积, 致使CO2吸收率为85%的"气罩法"在经济效益上与CO2吸收率只有40%的不产生遮光的其它CO2添加工艺相当。CO2吸收率为67.5%的"气泡法"完全达到了实用化的程度, 与利用NaHCO3相比, 可以降低碳源成本80%.

     

/

返回文章
返回